記者 張昕
核心提示:自2021年進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以來,睢寧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決策部署,不斷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全面進步,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近日,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縣委農村工作會議先后召開,睢寧農業農村工作成果獲得肯定。去年,睢寧農業有哪些新發展、新變化?今年又有什么新打算?
生態富民——黃河故道綜合開發進一步深入
“果園的修剪工作馬上結束。”賈學奇的家庭農場位于姚集鎮萬畝果園內,占地約70畝,全部種植了蘋果樹。進入冬季后,蘋果樹的修剪工作就是整個果園最重要的工作。
賈學奇和姚集鎮萬畝果園結緣要從2014年說起。那一年,姚集鎮圍繞“百里黃河百里果”這一目標,打造萬畝果園。他聽說后,立即找到鎮里承包70畝蘋果園,打造了自己的家庭農場。賈學奇介紹,去年一年,他最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一個新身份——姚集鎮果樹發展互助協會會員。“協會經常組織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課程,邀請技術人員來果園內指導果園管理、施肥、用藥。蘋果成熟后,給我們提供銷售渠道,宣傳吸引周邊居民來采摘。去年,我的蘋果園效益很不錯。”賈學奇說。
賈學奇口中的果樹發展互助協會是2022年姚集鎮黨委政府與鎮農業公司——豐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成立的,主要職能是招引有實力的客商實地考察,帶動當期的果品銷售;在示范區內開展技術培訓等活動,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當年,就有50余名種植大戶加入互助協會。“今年,不少種植體量較小的種植戶聽說了之后,也申請加入互助協會。目前,已經有100余戶申請,我們非常歡迎他們加入。”睢寧縣姚集鎮萬畝果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豐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立表示,接下來,鎮農業公司及互助協會將全力做好服務工作。
梨園則是另一種風情。它早早剪枝結束,只等春暖,綻開白玉般的花朵。走進梨園,頭頂的網和地上的黑色薄膜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防鳥網和防草膜。原來,去年,姚集鎮對王塘、陳井等四個村位于省道324沿線的1000余畝梨園進行提檔升級,新建了圍欄、道路,安裝了導視牌、防鳥網、防草膜、滴灌等設施。
提檔升級后的姚集鎮萬畝果園再次迎來豐收。2022年,該果園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每畝凈收入在6000元到1萬元之間。今年,姚集鎮還將繼續對萬畝果園的果樹品種和配套設施進行提檔升級。“計劃對欽莊梨園、王塘蘋果園、八一大櫻桃園、高黨獼猴桃園、二堡葡萄園進行提檔升級,總投資預計1500萬元。并對郭盧、石碑、劉集、張尹等4個村的老果區進行提檔升級。”徐立說。
徐立介紹,在打造品牌方面,姚集鎮還有個大計劃。“整合現有品牌,打造享譽省內外的‘豐姚’大品牌。實施全程監控,保證果品質量的相對一體性。同時,完善萬畝果園交易市場,并建立果品網絡交易平臺,發布供需信息,實現快捷、低成本交易,給老百姓帶來更大的收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故道的優越生態資源,不僅讓萬畝果園在綠水青山中挖出了“金礦”,還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根基。房灣路亞基地、王集鯉魚山莊、九頂山野生動物園等一大批農文旅景點建成開放。
今年,我縣將堅持生態優先,把黃河故道綜合開發作為推動生態富民、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按照“百里黃河百里果”發展定位,持續做強沿線梨產業農旅融合示范園、蔬菜外延基地、鮮食玉米基地等特色品牌,深入促進房灣濕地自然資源、三國歷史文化資源等價值轉化,同步放大九頂山野生動物園等農文旅項目功能,建設黃河故道全流域休閑農旅示范帶,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科技興農——高標準農田占比超80%
慶安水庫周邊10萬畝生態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我縣去年重點推進的項目之一,也是今年的鄉村振興重大項目。新年伊始,該項目早早開工。
“保證在今年水稻插秧之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2月10日,在慶安水庫周邊10萬畝生態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七支渠的施工現場,該項目3標段技術負責人朱彩玉邊指導工人進行電灌站內外墻粉刷邊說道。
慶安水庫周邊10萬畝生態型高標準農田項目是縣委縣政府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該工程于2021年11月啟動,計劃用兩年時間建設完成,目前已經完成總體工程量的60%。“倒排工期,細化方案,一天一調度,七天一評比,大干一百天,以優質的工程助力我們鄉村振興。”睢寧縣農指辦主任何猛介紹。
慶安水庫周邊10萬畝生態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只是我縣去年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的一項。據介紹,2022年度,我縣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2.35萬畝,總投資3.77億元。
“今年,我縣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任務為10.72萬畝,其中,新建任務為5.42萬畝,改造提升任務為5.3萬畝,涉及古邳、雙溝、官山、嵐山、金城、慶安、姚集等七個鎮(街道)。目前,兩家設計公司正會同項目鎮進行科學規劃,正在編制初步設計文本。”睢寧縣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李雪松說。
推動農業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自2021年睢寧進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以來,睢寧迎難而上,不斷創新,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探索出“秸稈收儲+食用菌生產+有機肥生產”循環農業新模式;推進黃河故道綜合開發,打造蔬菜外延基地、鮮食玉米基地等特色品牌,建設了九頂山野生動物園、鯉魚山莊、房灣路亞基地等一批農文旅項目;推廣規模經營,鞏固“11841”農業生產經營體系……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
202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0.35億元,高標準農田占比超80%,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7%,糧食總產量突破18.85億斤,獲評“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省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示范縣”“省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
2023年,睢寧將繼續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建強生產經營體系、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壯大、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四個方面做足文章,深化推廣“產銷掛鉤、以銷定產”的訂單農業模式,構建“農業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鏈;加快培育以農機(農技)為基礎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域推廣集“耕、種、防、收”為一體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力爭今年社會化服務耕地占比超85%;完善“睢寧農產品助農服務平臺”“睢寧菜系”等為農服務載體,年內打造5000萬級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主體18個,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超35億元;整合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等園區資源,打造集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精深加工和多元化營銷網絡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圍繞優質糧食、綠色蔬菜、精品果業、生態肉禽等四大產業,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力爭全年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家;扎實推進年度53個鄉村振興項目,加快鴻運生物年產10萬噸菌菇生產及加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建設,力爭全年農產品加工企業開票銷售收入超80億元,全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現代化水平。